新闻与活动西湖新闻大学新闻

4个人的迷你课
大学新闻
冯怡公共事务部2023年03月17日
媒体联系 张弛邮箱: zhangchi@westlake.edu.cn
电话: +86-(0)571-86886861
公共事务部

旁听,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听课体验。

西湖大学首届创新班已经进入第二学期,而第二届本科招生也正在进行中。

通过旁听系列,希望带大家走入每一个本科生教学的环节,在细节处观察和体验西湖大学创新班。

本期主人公,是来自通识教育中心的盛晓明老师。

我们旁听了他的课,课上只有4位学生。



《当代科学哲学问题》,是盛老师经典的本科生课程。

作为科学哲学学科的资深博导,盛老师从教几十年,早已习惯在阶梯教室讲大课。但在“小而精”的西湖,他的百人大课发生了“折叠”——变成四人迷你课。

学术环211教室可容纳60人,本来就不大,碰上这堂课尤其“冷清”。

周一晚上,4位本科生坐在教室前排。无需点名,也没有认脸的困扰,盛老师与同学们仅一桌之隔,拉过旁边的白板直接开讲。


这一讲,从1810年的德国开始。

那年,柏林洪堡大学成立。这所新制的大学,依据创校者洪堡“研究教学合一”的精神所设,被认为是现代大学、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起源。

“如果大学的使命是一枚硬币的话,那么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便是硬币的两面。”盛老师以“研究型大学”为原点,从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和施莱尔马赫关于大学的观点,讲到法国哲学家福柯的规训与惩罚;又用“学者、学术、学科”三分法,给同学们介绍了“学院科学”与“后学院科学”的区别……

那一刻,两所大学正穿越200多年的时空产生交叠——正身处新中国第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我们,在课堂上“审视”另一所新制研究型大学的精神——我们亲历的桎梏与突破,他们可曾一样经历过?我们体会的迷茫与希望,他们又可曾感同身受?

“如果你们立志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,大学会是你们的‘半个家’,你们有没有想过,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是什么样的?”临近下课,盛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讨论题。

在盛老师的标准里,百人大课或四人小课,都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三个部分的学习:每周一晚上是听课,每两周的周三晚上是问题讨论,课后的书单不论是阅读量还是难度都不算小。

在西湖,这样的“小课”很常见。我们拿到过这样一组数据,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60位,平均每门课的选课学生数为18.5人。

当然,随着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加入,四人小课会成为历史,但即便达到未来每年招收500人的办学目标,我们的本科生课堂也能够保持相对“小班”。

因为“小班”,教学和讨论都变得更加自如。可以随时发起讨论,也可以像办一场沙龙。导师能够清晰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反馈,同学们也能充分表达与争辩。

教与学,在西湖的小型课堂里正在发生改变。

Baidu
map